“摳腳+吃薯片”這件事,為什麼會出事?
在很多人眼裡,腳氣不過是個小問題,最多也就是癢癢難受。而這位女孩的經歷卻告訴我們,腳氣其實可能是個”深不見底的坑”。她在摳完腳之後,直接用手抓起薯片吃–你可能會想,這和腦部感染有什麼關係?別急,讓我們從腳氣本身說起。
腳氣的醫學名稱是”足癬”,它本質上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。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癬菌,如紅色毛癬菌、須癬毛癬菌等。真菌這種生物非常”狡猾”,它們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,而腳部恰好是它們的”理想樂園”。腳氣不是簡單的”腳臭”或”腳癢”,而是身體的一場微觀”戰爭”。
問題來了–腳上的真菌是如何跑到大腦的?
答案在於細菌與免疫系統的”攻防戰”。如果腳部皮膚有傷口(即使是肉眼看不見的小裂縫),真菌或細菌就會趁虛而入,進入血液循環系統。
更糟的是,女孩在摳腳之後沒有洗手,直接用手抓食物吃,這讓細菌從手指間轉移到了口腔,最終通過消化道或血液傳播,進入身體的其他部位。在極少數情況下,這些病原體可能會突破血腦屏障,感染腦部。
腳氣能”進腦”?聽起來離譜,但有科學根據
很多人可能會覺得,”腳氣進腦”有點”聳人聽聞”。但醫學上,這種情況並非完全不可能。讓我們拆解一下其中的科學原理。
真菌和細菌的傳播途徑
腳氣本身通常由真菌引起,但在長時間的感染下,腳部皮膚容易出現破損,這會為細菌感染打開”方便之門”。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–這些細菌非常”聰明”,一旦有機會進入人體,它們就會”搭車”進入血液循環,甚至可能穿越血腦屏障,進入中樞神經系統。
血腦障壁的”失守”
血腦障壁是人體重要的保護機制,它能夠阻擋大部分病原體進入腦部。但當細菌或真菌繁殖過快,或人體免疫系統較弱時,血腦屏障可能會被突破。這就是為什麼女孩的腦部最終受到了感染。
摳腳後直接接觸食物:手是細菌傳播的”高速公路”,如果不洗手就吃東西,細菌很容易通過口腔進入體內。
身體免疫力較弱:如果免疫系統正常,身體通常能抵抗大部分細菌的入侵。但如果免疫力低下,風險會大幅增加。
忽視腳氣的治療:腳氣長期不治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,使感染機會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