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因揭盅】父母: 點解仔女有事都唔話畀我哋知?

「醫師,我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都不跟我說。」「看他很難過,可是問他,他都說沒有。」這是許多家長的疑惑與困境。

每個家長都很擔心,也很緊張:為什麼孩子都不說,有事卻不告訴我。「為什麼?怎麼辦?醫師你幫我問問看!」為什麼孩子會這樣?兩個方向,一個是「模仿模式」、一個是「受傷模式」。什麼是「模仿模式」?

在傳統社會或文化中,我們「相信」孩子是脆弱的、不能受傷害,所以父母或大人們會盡量隱藏「壞」情緒,包括悲傷、生氣、失望、難過、憤怒等,因為大人希望:「不要讓情緒影響到孩子」、「孩子可能無法承受這麼強烈的情緒」。

所以,大人表現出來的是,當難過時,孩子也許一次或二次詢問:「媽媽,你怎麼了?」大人的回應是:「沒事,媽媽沒事,你趕快去做功課!」大人希望把孩子支開,或者用「沒事」來安撫孩子。

但是,這樣的回應方式,孩子的感受還有學習到的是:「難過的時候不能說、不能問,甚至是『不能難過』」,幾次之後,孩子就不敢問了。很多人應該也有相同經歷,等孩子長成大人後,看著一個個難過又沉默的朋友,也許大家都用迴避的「溫柔」方式去待人!

父母親用「不說」來「保護」孩子,孩子漸漸也學到用「不說」來「保護」家人。長大後,也許會用「不說」來「不要麻煩別人」。

曾有個媽媽,在診間快要掉淚時,孩子的反應是僵掉、靜默了,媽媽當下把孩子趕出診間,因為媽媽希望,「讓孩子看到我的堅強,不能在他面前哭!」

當時,我把孩子留下來,我告訴孩子,「媽媽很難過,因為媽媽很擔心,不知道怎麼辦?難過和掉眼淚不是不好,我們跟媽媽一起想辦法吧!」孩子走向前,抱住媽媽,輕拍媽媽的背說:「媽媽乖乖,不難過了。」

後來我問媽媽,你希望未來孩子難過、傷心或生氣時,有什麼反應?媽媽說:「我當然希望他告訴我,我才能幫他。」「所以,請示範給孩子看!難過可以哭、傷心可以說、一起來度過難關!」我說。

所有的孩子,都是看著父母和周遭大人,學習大人的反應長大的。也許從我們開始,練習說出自覺「壞」的事情或情緒吧!孩子才能學到:「原來把難過、生氣、傷心的事情說出來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!」

為什麼我一直把「壞情緒」的「壞」加上框框呢?因為情緒沒有好壞,每個人都擁有開心、幸福、生氣、難過、憤怒等等「自然」的情緒啊!

 

 

 

 

 

(元氣網)

SHARE